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5657威尼斯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5657威尼斯
校长办公室
教育部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发表于: 2020-11-10 10:06  点击:

  教育是事关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的千秋基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明确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政策导向和重点要求,我们要全面准确领会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到位。

  1 准确把握“十四五”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宏观形势

  《建议》指出:“‘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准确把握“十四五”时期教育改革发展宏观形势,深刻认识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新特征新要求,对谋划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至关重要。

  “十三五”时期教育改革发展取得新的显著成就。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教育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召开全国教育大会,对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国作出重大战略部署,统筹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和教育治理现代化,教育面貌正在发生格局性变化。2019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83.4%、小学学龄人口入学率99.94%,初中、高中、高等教育阶段的毛入学率分别为102.6%、89.5%和51.6%,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特殊教育不断加强,继续教育多样化推进。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超过13.7年,“十三五”规划目标将顺利完成,教育普及水平稳居世界中上收入国家行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教育事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发了人力资源,为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贡献了积极力量,为国民素质逐渐提高提供了重要支持,为如期实现脱贫攻坚作出了有力支撑,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持续提升。

  “十四五”时期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着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建议》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并就“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等世情国情作出重要判断。在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中,我国教育制度优势明显,人才资源基础较好,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教育需求呈现多层次多样化态势,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多方社会资源可望支持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新生态,这都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有利条件。同时,我国区域教育资源配置不够均衡,城乡教育差距亟待缩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需要提速,教育创新与服务潜力尚未更好释放,同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需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们要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十四五”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决策部署,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全力以赴,攻坚克难。

  2 深刻认识“十四五”时期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提高教育质量多次作出重要论述、提出明确要求,党和国家制定实施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措施,为“十四五”时期在新的起点上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打下了基础。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必然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所决定的,是《建议》中关于“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显著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作为对我国教育事业规律性认识的深化,强调要始终坚持并不断丰富发展。《建议》要求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事业,使教育事业为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提供可靠保证,切实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环节。随着外部环境和我国发展所具有的要素禀赋的变化,《建议》要求,“十四五”时期将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对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提出了多方位需求。今后,在畅通国内大循环、打造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各个环节,在促消费惠民生、调结构增后劲的多个领域,都需要教育体系源源不断输送高质量的人力资源,坚持不懈提供高质量的研究开发支持;都需要教育体系更好参与城乡发展服务消费、改善人民生活品质,在以高质量供给适应引领和创造新需求方面,进行新的探索实践,进一步发挥高质量教育体系在国计民生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锚定2035年远景目标的关键举措。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系列重要论述和党的十九大的教育战略部署,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到2035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迈入教育强国行列,推动我国成为学习大国、人力资源强国和人才强国,为到21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为教育规划定下基调。《建议》在确定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时,要求届时建成教育强国。我们要锚定2035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建成教育强国的目标,通过3个五年规划,把15年的阶段战略安排细化为压茬推进的政策行动,积小成为大成。“十四五”期间重点放在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上,这对实现“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的目标,将是带有全局性的关键举措。

  3 扎实贯彻党中央关于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决策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十四五”乃至一个更长时期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最新要求,总体上看,《建议》确定了以下4个方面重点。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必须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和中央全会文件中,对教育改革发展和教育系统党的建设不断提出重要要求,从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委员会)到组建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确保党在教育工作方面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建议》要求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首要标准是教育系统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在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过程中,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总体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在实践中增强教育系统各级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有效落地落实。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要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建议》在强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础上,明确要求“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素质,增强学生文明素养、社会责任意识、实践本领,重视青少年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教育”,这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全社会要担负起青少年成长成才的责任”等系列重要论述精神的集中体现。《建议》部署“十四五”时期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对新发展阶段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又作出新的阐释和布局。衡量高质量教育体系,很大程度上要看数以千万计教师、数以亿计学生的素质能否不断提升和增强。今后,多方位提高师生素质,重点将落在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层面,从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到全员全程全方位“三全育人”,因地因校制宜,发展素质教育,形成有效的实践模式,努力汇聚起教育系统和社会各方的更大合力。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要在深化改革促进公平上迈开新步。《建议》以“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平”为导向,布置一套政策“组合拳”。一是夯实高质量教育体系根基,重点是“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专门教育保障机制,鼓励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提高民族地区教育质量和水平,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加快健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等方面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努力让青少年儿童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为其谋生发展打好基础。二是面向构建新发展格局,强调“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为学习者多种方式就业创业助力,有效提升劳动者技能和收入水平,适应提升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的迫切需要。三是着眼可持续发展全局,明确“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分类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加快培养理工农医类专业紧缺人才”的主攻方向,要求“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支持发展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加强基础研究人才培养”,重申“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为增强综合国力、增进民生福祉注入新的动力活力。四是立足基本国情,重申“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在增加公共教育服务供给的同时,更好发挥各方积极性,创新教育服务业态,推进教育治理方式变革。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要对标服务全民的终身学习体系。按照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重大部署,《建议》强调“发挥在线教育优势,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充分体现了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顶层设计意图,构建方式更加灵活、资源更加丰富、学习更加便捷的终身学习体系,而发挥在线教育优势,我国积累了成功的实践经验。近年来网络本专科注册和毕业人数均居世界第一,在线教育和培训已经形成多样化格局。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发后开展大规模在线教育,2月到5月,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20多亿人次浏览,全国1775万大学生参与在线课程,共计23亿人次。这是全球最大规模的在线教育实验,不仅有效应对了疫情冲击、保障了师生健康和生命安全,而且探索创新了教学模式。“十四五”时期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必将沿着“实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方向,我国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可望开辟新的境界。


5657威尼斯的版权所有:吉林大学校长办公室 2017 ©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鼎新楼a座  电话:0431-85166245 邮编:130012

网站地图